大棚草莓大多数都是反季节种植,由于冬天水果比较少,草莓的价格比较稳定。冬天种植草莓,由于温度较低,根系较弱,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很低。草莓想要高产有很多原因,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施肥,当然还要配合水分,温度,湿度,药物防治病虫害等等原因。

草莓刚刚移栽时,一般以生根的肥料为主,因为这时根系很弱,用别的肥料一般也都随水流失了。冬天多数使用氨基酸类,腐植酸类的肥料生根壮苗。同时苗期也一定要注意,草莓旺长的情况,一旦出现旺长,就会影响草莓的花芽分化,降低座果率。为了增加草莓的座果率提高产量,一般在花前可以喷雾一次磷酸二氢钾和硼肥,磷肥和硼肥都有促进花芽分化,增加草莓座果的作用。

草莓座果以后的施肥追肥最为重要,草莓初次座果的时间大约在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。这时温度很低,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更低。草莓刚刚座果,一般可以少量使用大量元素水溶肥,一亩地三公斤就好。同时可以加入矿源黄腐酸钾或者海藻精对于草莓生根,增加大量元素的吸收率有很好的作用。


(资料图片)

有很多农户在初次座果以后,就有直接冲高钾水溶肥是不对的。因为钾肥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,当大量冲钾肥时,果实在还没有膨大就会出现成熟,就会出现大量很小的果实。

那什么时候使用高钾水溶肥呢?我们是根据草莓的结果量来计算的。当草莓一天的采摘量在50斤以上时,就可以少量的使用高钾水溶肥,一亩地3~5公斤就可以。对于钾肥的选择也比较严格,最佳的大量元素水溶肥含量是氮磷钾20-10-30或者14-8-28的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效果最好。为什么这样施肥呢?因为草莓属于连续结果作物,我们还要考虑后面小果实的成长。

当冬天最冷的时候,大量元素水溶肥需要减量使用。虽然产量很高,这时大量元素水溶肥的用量绝对不能超过一亩地10公斤。过量使用大量元素不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,而且对根系也是一种损伤。冬天用肥料,最好配合暖性的肥料,生根的肥料效果最好。大量元素水溶肥的肥效一般在25天左右,冬天我们在施肥时,由于根系的吸收率较差,7~10天使用一次效果最好。

大棚草莓的温度控制

大棚草莓的温度,在结果期一定要控制好。大棚草莓白天可以保持在28度到30度左右,而晚上不能低于5度,8~10度效果最好。越大的温差,草莓生长越快,当温度偏低时草莓会延缓生长。

管理大棚草莓的温度,一般早上用卷帘机把棉被卷起来以后,阳光就会照射到大棚内。棚内的温度会逐渐升高,草莓的温度管理是曲线管理,而不是直线上升。当草莓大棚内的温度升高到20度左右时,就要少量的打开上风口,让温度缓慢上升而不是直线上升。当温度达到25度时,上风口要打开一半。当温度继续上升,可以全部打开上风口。一般中午的温度都在30度左右。

我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,当温度很低时要可以提前关闭风口,让大棚内保持合适的温度。由于冬天的温度很低,当寒潮来临时,可以在大棚内燃烧增温块增加大棚内的温度。当大棚内长时间低于5度时,大棚草莓就会出现休眠的情况,停止生长。当出现零下三度左右时,草莓就会出现冻害,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温度控制好。

大棚草莓湿度管理

大棚内的草莓湿度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。当大棚内湿度长时间超过90%以上,病害发生的几率会加倍的增长。尤其是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,对于大棚草莓伤害巨大,严重时白粉病可以让草莓直接绝产。

那怎样降低大棚内的湿度呢?大棚内湿度主要是由于浇水打药和草莓呼吸作用造成的。大棚内浇水,一般选择中午温度高时浇水。因为冬天水比较凉,高温的时候浇水,防止降低地温,造成草莓根系受损。

冬天早上我们打开大棚以后,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大棚内的潮气排出。这时可以先打开上风口通风10~20分钟以后,再关闭风口进行升温。这时把潮气排出,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。当湿度特别大时,中午可以继续通风,降低湿度,直到把大棚内的潮气全部排出。

为了排除大棚内的湿度,我们还可以在草莓两笼之间铺设花生壳,稻壳,秸秆等,吸收大棚内的潮气,还可以在大棚内放置一部分石灰桶,也可以降低潮气,降低湿度。

大棚草莓打药防治病虫害

草莓需要用蜜蜂授粉,在使用选择药物时,一定要选择对蜜蜂伤害较小的药物。在打药时最好把蜂箱入口关掉,防止蜜蜂受害,也可以把蜂箱直接搬出大棚。有的药物对蜜蜂伤害较小,但是蜜蜂接触性伤害也是有的。当大棚内湿度很大时,蜜蜂在采花蜜时,药物沾到蜜蜂身上也会把蜜蜂毒死。不管什么样的病害虫害都需要提前预防效果最好。

综上所述,怎样才能管理好大棚草莓产出更高的产量和品质呢?施肥可以促进果实膨大,增加果实的品质。大棚内的湿度可以减少,病虫害的发生几率。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对草莓生长不利,草莓需要有温差,品质才好产量更高。病虫害防治需要提前预防,这样综合管理下,草莓才会高产高质。